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武汉租车行业也顺应潮流与其接轨,互联网化的租车行业似乎影响力更高了,这也就催生了很多业务的诞生,例如专车。为了抢占市场,市面上各大专车软件公司挑起了价格巨浪。
价格战本是行业竞争的必然途径,可是此次专车市场的竞争掀起的价格战确实不同往日,人们把它称为“烧钱”,实际上就是以高额的补贴来夺市。战争伊始,市场表现良好,可是当消费者洞悉其中奥妙的时候,价格战却开始成为刷单骗补的“温床”。
刷单现象层出不穷
专车市场的龙头优步,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专车公司,在与本土专车软件公司的竞争中,优步补贴最高,优步的专车一辆车的月补贴最高的时候为滴滴的3倍左右。
“刷单”的概念只是统称,即无论是司机和乘客私下协定,伪造行驶路线,还是请亲戚朋友下单,但实则接单后并未出车,只要是通过虚假订单,骗取打车软件公司补贴奖励的都被称为“刷单”。“今天接了28单,实际运营就有10单,其它18单都是刷单者叫的,我抢了也只好取消。”一位优步司机这样说。而记者在对诸多专车司机调查中发现,虽然上述司机反映的情况并不常发生,但是日常半数左右的刷单情况还是很多。
据了解,专业的刷单组织很多都有自己的群,专门组织人刷单。司机每天发布专车的用车信息,这样好安排一天的虚拟运营路线。待有乘客与司机联系好,司机就会将具体行程发至乘客的手机,乘客按这一行程下单,一般接口司机都能抢到,还真是不浪费一点空余时间。可是这样的疯狂刷单行为,专车软件公司是不是承受得住呢?
高额补贴不可能持续很久
网络化的专车市场,前期若是没有金钱的培育,肯定不可能这么快立足,而且若因为高额补贴使得公司产品知名度更高,公司在市场上饿的经营数字也会更美观,这有助于提高融资时的估值。但是长远看来,“烧钱”并不可取。
看看优步就知道,投入那么多来创建专车市场,可是最后的市场份额还不如那些小投资企业。根据易观国际数据的测算,中国专车行业优步的份额约为11%,而滴滴快的得分份额达到了78%。对此现象,优步也表示:“市场培育初期,骗补现象很常见,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补贴也会相关减少,这种骗补也会逐渐减少,对此我们并不担心。”虽然说的是不担心,可是这种方案不正是优步对市场做出的多反应吗?
据优步内部人士介绍,公司有多种发现欺诈行为的工具,以及一支监控和强化系统的专业团队。除了发现司机或用户有类似行为就会永久撤销其使用资格外,对补贴金额及派单规则也进行了更改,即补贴力度减小,刷单人的订单也很容易被派给非刷单司机,产生多次取消行为后,会被系统读取封号。这和租车行业的骗租现象类似,可是无论租车公司怎么控制,每年租车市场骗租现象仍然不在少数,专车市场也是一样。
打车软件公司想借高额补贴扩大业绩,抢占市场份额,消费者则想借这个契机海捞一笔,鹬蚌相争,最后谁都没有达到目的。高额补贴正在慢慢减少,而消费者对专车的热情也没有当初那么高,至于市场以后的发展如何,还得看企业的策略和消费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