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租赁业毫无疑问是一个朝阳产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拥有驾照的人数远远高于汽车拥有量,“有本无车”者造就了租车业的巨大市场。在机动车总数1.3亿的前提下,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以每年1800万的速度增长,而在驾照持有量3亿的前提下,驾照的持有量以2000多万的速度增长,随着限照限行,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会放缓,因为不仅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受环境因素的束缚,而且,一个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租车与购车的需求是不能互相取代的,租车服务以临时性用车需求、公司日常用车需求为方向,私人购车以车主在当地日常用车为主,二者对车辆使用的要求不一样。
除此之外,国内汽车限购、限牌、限号以及公车改革等政策,也为租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现实的租车过程中,不发生问题是大家都是一团和气好说话,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很多纠纷,而且处理起来很麻烦。很多租车公司由于缺少明细标准,发生违章后的处理费用就成为了租车公司的一家之言,消费者除了接受似乎没有其他办法。 而车辆轻微的划痕或者碰撞也十分容易造成赔偿纠纷,租车者在还车时,遇到租车公司验车人员的随口开价,以此作为增收工具的案例也经常发生。

不同的租车运营模式与遭遇不同的监管尴尬。8月初,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颁布文件,严禁私家车辆或其他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而且汽车租赁经营者购置车辆须向监管部门申报备案。这让主要依靠司机加盟模式运营的租车公司几乎是遭受了灭顶之灾。同时,商务租车APP可以做到即时性租车,这使得它们和普通出租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壮大后或遭到出租车行业的抵制。
据了解,我国仍然没有一部关于汽车租赁行业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或者行业标准,这势必导致在细节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尽快出台一部全国通行的法律法规或者行业标准,才能彻底加强行业监管,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租车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